国际学校和民办教育集团还在洗牌中配资可信股票配资门户。
文|Dustin 编丨Sherry
中美关税贸易战愈演愈烈,连教育部和文旅部都相继发文对前往美国发布了安全风险提示。在可以预见的留学趋势下,不少国际学校的投资人正在加紧出售学校,而要是卖不掉,就只能关门了。 据最新消息,一家在长宁区注册却在浦东运营的国际学校已经注销了。
根据社交媒体上大家的披露,该校之前就发生过不给教职员工缴纳社保的情况,可见资金链一直相当紧张。
如果道德底线高,能负起责任来就还好。但也有学校明明已经在寻找买家/准备关门了,却还瞒着家长,一个劲地要家长提前续下一年的学费的情况。
为了避免家长和教职员工们被打个措手不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学校无法正常运营时会有哪些征兆?
学校准备出售时
会有哪些征兆?
首先,新资方肯定会来实地参观学校,而且一定不是由大家都认识的市场部的人来带领。可能是由学校运营负责人,可能是学校董事会成员,也可能就是原资方直接派来的人带领参观。
这是因为市场部、招生办、校办、行政部都是学校员工,也是需要被原资方保密对待的人。有些原资方比较谨慎,会挑双休日给新资方看,避免老师们发现,但新资方也会想在平时看看学校到底是怎么教学和运营的,看空壳子到底不放心。
所以老师和学生们只要见过由非市场部同事带领的人在学校里转悠,且没有到学校被政府机关检查的时间,且学校也没有在办什么国际课程和认证,那么就有可能是新资方,可能是出售,当然也可能是来入股的。
其次,大概率会有传闻。因为新资方很有可能会对该学校进行背景调查,问问学校里的老师、家长对这所学校怎么看。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遇上这些事的家长和教职员工们就很有可能会传出来。
此外,买方学校里的高层也可能知道自己集团要收购某所学校了,一般来说,买方不会像卖方那样小心翼翼避免让人知晓,所以先在买方学校中传开,再传回卖方学校,也不是没有可能。 因此,老师们多参加跨学校教师活动,多跟外校的家长聊天,都有可能会听到。
传闻不代表真实情况。不过,如果学校真要出售,传闻四起很难避免。
这种情况下,原资方极有可能会请来校长,甚至索性公布下一学期的领导团队,证明自己不会出售学校给新资方,以此来安抚员工和家长们。但真的出售后,这些领导团队、校长就不一定在了,至少得听新资方的安排。
而要是传闻出现之时,已经完成出售了,新旧资方也都会一起出来表态,保证新资方不会干涉学校运营,总之,一定会想尽办法避免家长和学生的流失。然而,新资方究竟会不会干涉运营,这关键还是得看学校能不能完成预定的财务指标和升学指标。
家长们设想一下,如果你自己就是投了这所学校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大股东,要是领导团队能完成指标,顺利把钱慢慢收回来,那肯定不会干涉学校运营管理。
但要是今年没有完成,校长汇报说,这是因为第一年还没磨合好;
第二年也没有完成,校长说这是外部经济环境不好;
第三年还没有完成,这时你还会听校长说什么吗?能不能忍得住不干涉学校管理?会不会重新安排布置领导团队?
而要是这几个亿不全是你自己的钱呢?是从其他地方募集的资金,你的背后也有投资人时,或者这笔钱是你所在企业的钱,你只是项目的管理者时,会不会更加着急地去完成别人压给你的指标,而不得不时刻关心一下学校的运营状况呢?这算不算干涉学校运营?
所以在学校出售前和出售后的时间段内,任何学校和新旧投资人发布的信息,都需要家长和老师站在发布者的位置上去理解,去判断真实性和可靠程度,而不能只听字面意思和保证。
近来出售的学校有哪些趋势?
家长和老师们也可以借此评估一下自己所在学校被出售的可能性。
1.都在便宜地卖。这句话分两个层面说:
一来,如果是轻资产(即土地和房屋是租来的)或者是售价在几亿以内的重资产学校(即土地是买的,房屋是自建的),都是相对而言出售可能性更高一些的。
而那些动辄建设费用本身就要十亿以上,当年被冠以“豪华大校”之名的学校却非常难卖。因为它们实在太贵了,放眼全国能出得起这价的买家很少,甚至很多上市公司、国外基金也是看得多、谈得多、买得少。
二来,成交价都比过去几年便宜很多。有的从疫情前的4亿跌到现在的2亿,有的从前几年最开始的开价7千万到最后成交价3千万。
还有的就是卖个空壳,从报价2千万,到最后反复来问5百万有没有人要……虽然确实有讨价还价榨出水分的做法,但只要没卖掉,就会一年比一年便宜,甚至到了腰斩、膝斩的价格。
而且这些出售的学校中,绝大多数都欠着银行的钱,售价在降,这笔债却一年比一年多了。从开始还希望能从出售中拿到一点好处,到后来只要不亏本,甚至小亏一点都愿意卖了,还是比较惨烈的。
2.曾经的好学校也在卖。最一开始出售的都是培训机构牌照的、新的小的、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段的学校,到后来开始有正规学校牌照、有一定知名度、曾经运营良好的K12大学校也在出售了。
这些学校就是所谓的腰部或以下的学校,它们在过往招生环境好的时候,还有过大几百人上千人的规模。而现在的招生趋势是,整体学生数量在下降,一部分学生还在往各类头部学校挤,造成了这类学校学生数量不及预期。
3.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出售潮来袭。过去我们一直听到的都是给中国孩子读的民办双语学校出售的情况比较多。但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不少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都在或者已经完成出售了。
这点也与在华的外籍学生人数大量下降,外籍学校外方老师薪资高昂有关。它们也同样,学生和好的老师也都朝着一线城市中的头部的那三四所学校聚集。也就是说,现在的情况就是,不论办哪种类型的民办学校,只要无法稳定长久的盈利,都可能会撤。
于是,此时就会有一小部分的国际学校让家长提前缴纳下一学年的学费,来还上一年他们欠银行的债,就这样寅吃卯粮地过。
我听过最厉害的国际学校,这一学年就已经把提前收来的下一学年的学费全花完了,而下一学年还没开始呢。而银行里欠的贷款却已经到了还不起的地步,所以赶紧在四处兜售他们的学校。
这样的情况对家长来说颇有风险,因为如果能卖出去,家长就不得不接受下个买家的办学理念和新的领导、教师团队。如果新的教学团队和办学理念适合自己的孩子,那还好;如果不适合,学费又已经付了,而收钱的那个资方要走了,那家长和孩子势必要和新团队磨合了。
而要是卖不出去,那么等到学校爆雷,资金链断裂,家长也同样要面临追讨学费和临时转学的困境,弄得不好还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真是让人非常担忧啊。
国际学校和民办教育集团还在洗牌中,家长和老师们后面听到哪所学校被出售,都不必觉得太惊讶。而且,公允地说,学校如果真找到了合适的资方,也有可能焕发出新的气象。因此,倒也不必对每个学校交易案例都感到恐慌。
作者招募&投稿 |tbeducation@daznet.cn
提供内容线索 | 微信:waitan2022
转载&合作 | 微信:waitan2022配资可信股票配资门户
发布于:上海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华证券_网上股票配资_正规股票网配资观点